一、概述
1、用途及原理
井下自动隔爆装置安装在有瓦斯、煤尘爆炸危险的巷道中,当发生瓦斯或煤尘爆炸时能自动喷出灭火物质,及时淬熄在其保护范围内的爆炸火焰,避免火焰继续蔓延引发危害更大的二次爆炸,将瓦斯爆炸造成的危害降低到最低。
井下自动隔爆装置采用锚杆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巷道顶板上方,并根据巷道情况选择装置的布置方式、安装数量等。冲击波接收器面向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火焰的蔓延方向。冲击波先于火焰到达冲击波接收器,并使触发装置动作,隔爆介质喷出,形成高效能雾状隔爆区域,该雾状隔爆介质可悬浮足够时间以等待火焰到来并使之熄灭,起到阻止爆炸蔓延的作用。(见图1)
图1井下自动隔爆装置原理示意图
1——锚杆;2——右吊挂部件;3——左吊挂部件;4——冲击波接收杆;5——冲击波接收器;6——巷道顶板;7——巷道底板;8——装置主体;9——雾状隔爆区域;10——专用紧固件。
2、使用环境条件
1)有瓦斯、煤尘爆炸危险的煤矿井下;
2)可适用于地质条件复杂多变的巷道;
3)环境温度:0℃~45℃;
4)相对湿度:98%以下;
5)大气压力:80~101kPa;
3、型号的组成及代表意义
二、井下自动隔爆装置基本参数
1)最低开启压力0.015Mpa
2)启动时间<15ms
3)高压气腔压力12Mpa±2MPA
4)高压气腔容积3.29L
5)灭火粉重量25Kg
6)装置总体尺寸7250mm×371mm×480.6mm
7)装置总重(89±1)Kg
8)雾面持续时间>1000ms
三、结构及各组成部分主要性能
装置组成:装置主体部分、冲击波接收器、吊挂部分
1、装置主体部分:贮存和快速喷洒消炎剂的部件。
2、冲击波接收器:用于接收爆炸冲击波,并将冲击波的冲击作用传递到装置主体的部件,包括方形冲击波接收板、圆形冲击波接收板、垫圈及推杆。
3、吊挂装置:又分为左吊挂和右吊挂部分,用于将装置牢固的固定在巷道顶板上。
四、井下自动隔爆装置安装的原则
1、一般原则:
1)煤矿井下自动隔爆装置应安装在巷道顶板下方,冲击波接收器面向冲击波和火焰扩散方向。
2)、煤矿井下自动隔爆装置应安装在要保护的整个巷道内,间隔不超过300米,且首尾两个装置应安装在距离与其衔接的巷道不少于30米的位置。
3)、当爆炸冲击波及火焰扩散方向不确定时,须安装成对的、安装方向相反的煤矿井下自动隔爆装置,距离不超过300米;或者安装同方向的煤矿井下自动隔爆装置,且间隔不超过150米。
4)、为保证隔爆性能,隔爆装置的工程设计要充分考虑巷道断面形状、尺寸、爆点的爆炸当量及爆点位置来进行设计,进而确定隔爆装置的数量及位置。
5)、井下自动隔爆装置安装在掘进巷道中时,随掘进作业的推进,根据掘进巷道的长度选择煤矿井下自动隔爆装置的安装方案。
五、井下自动隔爆装置日常维护
2、常见的故障分析与排除

六、各零部件维修、检验周期
每运行六个月:
——检查干粉灭火剂是否受潮、板结,灭火粉有效期为1年;
——更换外罩总成上的密封膜;
——检查压力表防护罩是否完好;
——检查各处密封圈和防尘套是否完整;
——检查锁紧装置内部有无腐蚀,润滑情况是否良好;
——检查装置各处润滑情况是否良好;
——检查装置在巷道顶板上的连接是否稳固;
——检查装置各处连接是否可靠;
——检查冲击波接收器的直线度;
每运行十二个月
——相互作用部件工作性能检验;
——检查活塞移动时有无卡涩现象;
——检查滑动套管移动时有无卡涩现象;
——检查启动机械推力滚珠工作状态。
七、包装、运输、贮存
1、包装
1)包装箱应使用木箱,每套装置均使用木箱单独包装,包装箱应有防雨或防潮措施,并符合水陆运输的要求。
2)包装箱外面文字标志应齐全、清楚。内容包括:
a)制造厂名、地址、出厂编号、数量、日期等;
b)产品型号及名称;
c)包装箱外形尺寸、毛重和净重;
d)收货单位名称、地址、联系人等。
3)随机技术文件应使用防潮袋包装,放入主机箱内。包括:
a)产品合格证;
b)产品使用说明书;
c)装箱单;
2、运输
产品成品包装应符合海、陆、空运输的有关规定。
3、贮存
装置应放在干燥、空气流通的地方,不得受潮、重压、碰撞,不得接触酸、碱等腐蚀性物质和有害气体及溶剂,严禁接触火源并注意不得侧放、倒放。
隔爆装置应放在干燥、空气流通的地方,不得受潮、重压、碰撞,不得接触酸、碱等腐蚀性物质和有害气体及溶剂,严禁接触火源并注意不得侧放、倒放。
八、开箱检查
开箱后应检查合格证、装箱单、使用说明书;装箱单上所填写的数量是否与实物一致;如有不符,请立即与本公司联系。
九、售后服务及联系方式
产品如出现故障,请与本公司联系。本产品质保期为一年,质保期内出现任何非人为质量问题,我方负责及时处理,让客户满意。